新消费投资的冷风没有吹到美妆集合店,头部品牌背后明星资本云集,估值水涨船高。
今年年初,话梅宣布完成C轮和D轮合计近2亿美元(约12亿元)融资,至今已完成四轮。
除了话梅,美妆集合店WOW COLOUR于今年一月透露再获上亿美元A+融资,市场估值10亿美元;THE COLORIST 调色师母公司KK集团5年融资超40亿元,冲击资本市场;HAYDON 黑洞在2021年8月完成了1亿美金A+轮融资,投后估值约合人民币 65 亿元。
美妆集合店的资本热度可见一斑。然而,还未在规模上大展拳脚的新物种们却提前陷入了关店的泥淖,2021年上半年,THE COLORIST调色师加盟店数量从170家缩至111家,关闭59家;无独有偶,名创优品旗下的WOW COLOUR门店急速缩减,从巅峰期300家锐减至135家……
一边融资,一边闭店,美妆集合店“冰火两重天”,这门生意究竟能不能走通?
资本的嗅觉向来灵敏,传统美妆渠道正在走下坡路。
2020年,屈臣氏中国区同店销售额下降21.8%,即便2021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4%至227.7亿港元,净利润却仅有18.1亿港元,低于2020年的19.5亿港元,又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况。
丝芙兰在中国市场开启了“加速键”,但并未反映在业绩上。2021年前11个月,丝芙兰新开门店38家,是入华15年来年均开店数的两倍,营收同比2020年上涨17.4%至108.77亿元,而净利润却仅4.31亿元,与2020年4.32亿元比略微下降。
传统美妆零售渠道势微背后是它们对年轻人失去了吸引力。
与传统美妆零售店千篇一律的标准化门店设计相比,新兴美妆集合店热衷打造符合年轻人审美趣味的新场景。
然而,新生事物的成长必然要经历坎坷,2019年前后,美妆集合店登上舞台,短暂高光过后,情况急转之下。2021年开始,THE COLORIST调色师、WOW COLOUR、 HAYDON 黑洞等头部玩家就开始有门店陆续关闭。
当新鲜感褪去,如何将流量留住是品牌们面临的全新命题。尤其是对于话梅、黑洞这类走高端路线的美妆集合店,平均客单价高、选址更为严苛,这也意味着门店扩张天花板较低,必须通过运营拉升单店业绩,因此对于门店流量下滑更为敏感。
除了流量焦虑,新兴美妆集合店们目前还需要应对消费者比价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42.2%的消费者选择在新兴美妆集合店购物的原因是产品价格比美妆专柜和线上旗舰店优惠。
目前来看,大多数新兴美妆集合店稳定盈利的模式还未跑通,疫情反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经营的脆弱性。